于是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资金流断裂,偿债能力下降虽是事实,但不会给银行致命一击。所以“愉见财经”以为用“小热潮”、而非“疾风暴雨”来形容上半年的资产质量打击强度更为合适。
特征一:工业企业权重早已下降
文中看法系作者自身看法,不代表消金界平台看法。
泉源 | 愉见财经
工业企业虽然一直是银行不良贷款的“主力军”,但吃过亏的银行们近年来在高风险的制造业和批零行业贷款占比已经压低。
拉锯战
上半年,零售、对公和金融市场三大板块“你方唱罢我登场”,险些隔三差五就轮替登场出台一轮对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好政策。真正轮到风险治理部站C位,要到半年报宣布以后了。
实际上,春节伊始,餐饮、影戏企业那一波的停业潮刚泛起时,银行与这些场景高度捆绑的信用卡业务就迎头遭到爆击。
说句悄悄话,我知道某些银行其时接纳的计谋就是“消极防守”,为了控制住信用卡资产质量,又不能与羁系相关政策相违背,他们就爽性不做了,严格控制受疫情影响大的信用卡贷款增速,转而加速资产质量稳定的住房按揭投放。
两轮打击波,首先是强度差别。
银行与上述两大关键因素赛跑,大家猜猜最大的出路是什么?
一名银行研究人士跟我说,从实体视角看,延期政策是缺乏最优解前提下的次优解,既缓解了小微企业现金流压力,同时也没有给银行收入造成集中损失。反之,则小微企业的还款压力一定骤升,然后导致不良上升,进而侵蚀银行利润。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后,一个尴尬的事实一直都难以回避——现在核销不良的大头还是靠真金白银的利润!
例如,绝大多数银行都于近期进一步明确不良降级尺度,优化调整了内部考核措施,不停提速不良问责,增强尽职免责,各种措施逐级加码。
此外,在国家政策鼎力大举扶持下,企业倒闭并没有集中发作,而是出现线性增长态势,给银行增强核销等一系列处置手段留有喘息时间。
一头是在授信端:当外部风险来袭,银行马上上收授信审批权限,不停强化统一授信治理。详细而言,原来一些贷款产物在二级分行授信的权限往一级分行收,原来在分行的现在收到总行来,不熟悉的行业绝对不碰,熟悉的行业卡得越发审慎。
彼时(2015年头)制造业危机发作,导致制造业大规模破产倒闭,上市银行不良率也从2014年的1.0%直接飙升至2015年下半年的1.4%,上升幅度较大。同样的另有反映贷款生成率的余额指标——逾期90天以上贷款生成率显著上升。
“愉见财经”问到好几家银行,现在都接纳了如下手段。